錢跟學生走 自選升學路
香港有5所UGC大學(八大)位列世界頭100名,可算是世界上頂尖1%的大學。當然有更多美國的大學於頭百大,同時有不少學生在美國經由修讀副學士進入這些頂尖學府完成其本科課程,相類似的個案在香港也有不少例子。
副學士制度成熟:香港經過十幾年發展副學士,在銜接課程上已非常成熟,而副學士亦成為不少學生在「一試定生死」的情況下的第二次機會,尤其對男學生而言,這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在統計上的結果,在教改推行DSE後可直接在DSE考獲佳績升讀八大的女生比率是較高的。另外,現時提供自資學位的院校良莠不齊,有些院校更多年來收生不足。反而,八大轄下的自資副學士課程多年來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有些升學率接近9成,當中升上八大的超過一半。
自選升學路:錢跟學生走不就是最合乎學生自由選擇升學途徑的意願嗎?以學生為本的話,凡合乎升讀大學資格(33222)就應該可以得到資助選讀自己喜愛的自資院校進修升學,不論學士或副學士課程。在社交媒體曾有評論「是不是像俾錢資助你去讀Band 5私校,總言之就資助左你,你畢咗業之後嘅事你自己諗」,「點解唔俾學生用資助報讀八大的課程? 是學生唔讀定係政府唔俾佢地讀?」
未諮詢還是假諮詢:政府要改變生態就要用這種形式干預市場?為何不是幫那些做得不夠好的院校做好一些致使與八大有競爭力,有競爭大家才會有進步。政策應該是在正式諮詢和檢討後才推行,不是在未有清晰政策目標的情況下急推。政府的動機是什麼?這個資助政策的成效目標是什麼?有什麼機制來檢討這個政策?當局在媒體上好像不清楚自資院校的帳目是完全獨立於八大院校的帳目,是完全自資運作並不模糊,這個安排也是按政府要求嚴格執行的,希望政府沒有刻意誤導公眾。
真 ‧ 應對訴求:我相信若政府有清晰政策目標和業界討論後,業界是會積極配合的,當然需要一些時間,時至今日的發展都是業界共同協力的成果,若政策制定者只是道聽塗說一些相信是較離地或與時代脫節人士的看法,甚至黑箱作業,莫視學生想要的是八大學士學位較多(從前那些批評副學位的也主要是衝著這點而來) ,現在當局只是轉移視線,學生更加不會覺得政府在真正應對他們的訴求。
以學生為本:我從來沒有說過要將資助必然地分給副學士。但是,若DSE的考生得到達標成績而得到資助去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和院校,我覺得這個是最尊重有能力的學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