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认知

本文简略分析过去两年多自「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概念在2013年9月提出后,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数百个和香港有关的新闻及政治粉丝专页(Fan Page)中的发帖(Post)内容,在每当提及「一带一路」时,会出现相关的首300个左右的关联字词。图中越大的字词代表出现次序越前和次数越多。

 

在社交媒体中找寻认知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于本年5月中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有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演讲。相关话题成为大众媒体报导焦点,那么在香港的社交媒体中的普遍认知又如何呢?在文字云中,不难发现经济及金融、战略及机遇、教育及奖学金等应该是较多香港网民对于「一带一路」的联想事情,其实在背后的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也关乎于施政报告的着墨多少而引起大家的讨论。然而,「一带一路」的可塑性不止于此。

 

全球化策略

记得去年初我接受了一个电台访问,当时我已经表达了这是一个全球化策略,就是名称不容易被理解,不容易宣传至推广到大众。从正面角度看,「一带一路」是要让大家更容易走出去闯并要到多些地方,但也同时鼓励其他国家的人来交往,是营造更多融合。

这个世界观不易被「安份」的香港人理解,就算是一些曾经在外地生活过几年的回流人士仍然持着二十年前的唯「美」主义看不起人家,这反而显得没有世界观和视野狭窄,当然也有不少留学生勇于开拓更大领域,在毕业后考虑的不是留外或回港而是找机会参与这颠覆全球多国关系的巨轮,到不同国家探索。在这个讲求大数据和物联网(IoT)的时代,仍然以为在海外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年就等同认识世界的就如同井底之蛙,人生苦短,能够在有限青春认识和了解全球多个地方的文化、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各方面的制度、再加上真心互相尊重的人才是「真全球人」。希望在半年后这文字云会显示多些地方名和具体操作字词。